当前位置:首页>留学资讯
马来西亚华人端午节的独特魅力
编辑 :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发布时间:2024-10-25

  说起端午节,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的都是吃粽子、赛龙舟。那么,马来西亚华人端午节的历史是怎样的?马来西亚华人又是如何过端午节呢?

  马来西亚华人端午的历史

  端午起源于中国。由于历史的原因,十九世纪马来(西)亚华人社会是劳动人口为主,从中国陆续南下马来西亚半岛、沙捞越北婆罗洲的开拓群体。根据J.D.Vaughan的1845年《槟城华人笔记》(Notes on the Chinese of Penang)、1879年正式出版的《海峡殖民地华人礼仪与习俗》(The Manners and Customs of the Chinese of Straits Settlements)的记载。Vaughan在书中提到过不少马来亚地方上流行的华人节日,其中只有寥寥数句语焉不详地谈及端午节:“农历五月五日是祭祀一个成神的官员的日子。在过去,槟城经常是以船只庆祝,不过这已经长期中止。”相比起Vaughan,巴素(Victor Purcell)的《马来亚华侨史》对端午节有更详细的说法。Victor Purcell撰写的一书《马来亚华侨史》。在这本书中,巴素把端午节归类为宗教节日。按刘前度的译本,巴素解释说:“阴历五月初五日,是龙舟节(俗称端午节)。相传周朝一位忠臣屈原,曾劝王革新,但王不为所动,于是为忠告起见,他投汨罗江自杀。当时有些目击的渔人,急往援救,但遍寻不可得。以后华人还继续寻找他的尸体。龙舟赛会,在中国这个节日中,算是很具特色的。罗尔氏曾说过,在一次龙舟赛会,为一艘战舰所撞,结果舟覆,舟子为英水手救起。又闽语称屈原为‘Khoot Guan’,粵話曰‘Wat Yun’。当地闽人这天吃的是用竹叶包裹的粽子。据说这些食物,是龙舟出发找寻屈原的尸体时携带的。”

  根据上述两则英国人记载,端午习俗早已流传马来亚,当地华人很早就致力把祖先文化落地生根在新开拓的土地上,即使闽人与粤人互相的方言与习俗有所差距,整个社会对于端午节的集体记忆,是包括了“龙舟”、“屈原”、“粽子”、“祭祀”等一系列关键词,流传在马来(西)亚的这些端午文化元素之间。

  马来西亚端午习俗

  由于马来西亚华人众多,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。每年端午节,各种各样的节目也在马来西亚举办,如龙舟赛、包粽子、扔粽子等。因此,马来西亚庆祝端午节的方式跟中国几乎是一样的。端午节,马来西亚华人也会裹粽子,街上也有很多卖粽子的摊位。有别于中国的粽子,马来西亚粽子有2大特点:个头大,以及馅料种类繁多。同时,马来西亚的各个乡团、会馆都秉持着传承中华文化的宗旨,所以会配合端午节举办裹粽子比赛,以此传承端午节文化,提倡乡亲们自己裹粽子,同时也将裹粽子的技巧一代代相传,确保传统文化不失传。

  此外,马来西亚各地都会热烈上演龙舟赛事,很多马来西亚乡团会馆也会派出自己的代表队,参加一年一度的龙舟赛。其中,龙舟赛最热闹的地方就是沙巴和槟城,沙巴州的龙舟赛更被列为常年赛事。至于槟城龙舟赛,每年都会吸引国际选手参赛,现场也会有很多娱乐节目,就像是中国的龙舟节一样,大家都能尽兴而归。

  值得一提的是,马来西亚的龙舟赛也获得政府大力支持,而且为了让观众掌握即时成绩,增加比赛刺激感,政府甚至启用数码化记分系统,以及在大荧幕上做直播,让现场仿佛像是一场奥林匹克运动赛,水准逐渐走向国际。

  马来西亚独特的粽子

  马来西亚的粽子种类繁多,用料与外形都各有特色:

  椰浆饭粽

  马来西亚国民美食+中华风情的创意融合,成就了这款圈粉无数吃货的椰浆饭粽。

  椰浆饭粽完美展现了马来西亚特色文化。

  浓郁参巴辣酱席卷舌尖,咸香甜辣,谁与争锋!

  水晶粽

  水晶粽是用西米取代传统糯米制作的新式粽子,甜口味的馅料有红豆、紫薯、黑芝麻、玉米等等。

  西米水晶粽外表晶莹剔透,根据内馅不同而呈现不同颜色,看起来讨喜可爱,口感也冰凉弹牙,适合当作饭后甜点。

  一般粽子都是以糯米为原料加上各种爽滑流油的馅料制成,不仅高油脂高热量,且肠胃不好的人不宜多食糯米,不过遇到了娇俏似艺术品的水晶粽,就不用担忧这些啦。

  福建粽

  福建粽是马来西亚最常见的粽类,馅料有散发猪油香气的烧猪肉、香菇、咸蛋、栗子、花生、眉豆或绿豆、蚝干等等。糯米用黑酱油炒香,所以福建粽都是呈深色的饭粒。福建粽大多为咸肉粽,制作费工,将众多食材先炒香,才包入粽叶中。

  广东粽

  广东粽的馅料与福建粽大同小异,都有猪肉、香菇、咸蛋、栗子等,也少不了眉豆或绿豆等豆类。最大的分别在于,广东粽的糯米不会事先炒过,所以煮熟后饭粒一样是白色的。

  娘惹粽

  娘惹粽(Nyonya Zhang),外表色泽特别,如同中国青花瓷,和传统的福建粽,广东粽不一样,娘惹粽的外形和颜色非常特别和优雅,其浅蓝色泽的外形,看起来赏心悦目,加上其独特的味道,所以,深受马来西亚人的喜爱。

  娘惹粽的制作过程复杂,在开始制作娘惹粽时,必须事先把糯米浸泡在蓝花水里(也称蝶豆花)至少4小时以上,这样糯米粒就会染上一层天然的淡蓝色。

  娘惹粽的主要馅料是猪肉,虾米,香菇,冬瓜糖,另外加上用娘惹料理爱用的各种香料和虾米炒香的rempah。

  制作娘惹粽的关键在于爆炒食材时所使用的香料,如:沙姜,茴香及芫茜籽都是娘惹粽的灵魂,有了这些香料才能制作出一个正宗的娘惹粽。

  马来粽

  最后介绍的这款粽子不是马来西亚当地华人特有的,但也给大家科普一下。

  马来西亚人也有自己的粽子,由于制法类似华人所扎的粽子,所以当地华人习惯上把它称作“马来粽(Ketupat)”,一般是在马来西亚、印尼、新加坡等马来族居多处,欢庆开斋节常见的食物,并且被当成开斋节主要象征之一。

  马来粽有用羽状棕榈叶或椰叶包裹而成两种品种,近似魔方状,粽子整体外形不能说是用叶子包裹成,而要说是编织成的,先编织好外壳,再填塞糯米;吉兰丹州会有甜味的三角粽(Katupat Palas),包裹方式近似华人的粽子,先填糯米再封口,步骤相对简单。

  做好的马来粽都会用椰浆煮制,煮好后再切开配以咖喱酱料食用,颇具东南亚风味。

全国统一咨询热线: 400-043-5255
免费QQ咨询:
精彩推荐
USM计算机科学系学生在华为ICT竞赛中获胜
USM团队由其顾问Ts领导。同样来自计算机科学学院的Mohd Najwadi Yusoff博士,以及由Sum Joe Ming、Kang Yi Qing和Ang Yee Ting组成的团队成员。Najwadi及其团队在2021-2022年华为国家级竞赛中获得冠军,并将代表马来西亚参加2021-2022年区域级华为ICT竞赛。赢得此冠军为团队颁发了华为Matebook D15 i3,每人一张证书...
马来西亚理科大学学校设施
马来西亚理科大学(Universiti Sains Malaysia)是马来西亚政府建立的第二所公立大学,成立于1969年7月。校园规模庞大、环境优美,被誉为亚洲的花园大学。共有3个校区组成,主校区(也叫Minden校区)和工程学校区分别位于槟城岛和槟城的大陆部分,第3个校区是医学院、牙科和保健学院,位于马来西亚东部海岸的吉兰丹。...
马来西亚理工学生活动
学生活动学生支持服务与学生发展活动:马来西亚理科大学为学生提供各种服务,如宿舍住宿、咨询/激励指导、运动和娱乐设施,如足球场、8车道综合跑道、天然草坪曲棍球场和奥林匹克大小的游泳池。在文化馆举办文化活动,促进学生之间的紧密联系。也有各种俱乐部和社团举办的各种各样的文艺体育活动。这些组织包括...
 
QQ在线咨询
留学预科咨询
400-043-5255
直接出国咨询
010-8174627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