误区一:冲动出国
之前遇到来马来西亚的家庭,没有提前来马来西亚考察一下,感受一下这边的天气,生活方式等,仅听中介,朋友或者博主的介绍,就一头扎过来了。结果,一个学期都没有待满,就打道回府了,然后留下一堆差评和不好的体验。
需要知道的是马来西亚是一个热带国家,每年的3-10月是旱季,11月到2月是雨季。旱季也会下雨,相对较少。雨季则是一天至少一场暴雨。马来西亚虽然华人众多,中文通用性很强,客家话和广东话在这边也被广泛使用。但是,要想烦恼少,最好还是要懂点英语,然后在后续的生活中,逐步学习一点常用的马来语。
误区二:马来西亚不安全,嘎腰子,飞车抢劫等
马来西亚的治安相对来说是很好的。没有泰国的军阀动乱,没有菲律宾的持枪绑架,更没有缅甸柬埔寨的惊心动魄。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在全球来看,是比较温和的,虽然各个党派偶尔有些争议,经常打打嘴炮,少数极端派代表发布一些奇葩言论,但是基本上不影响整体的稳定。马中印,三大种族友好相处,互相理解,也不是少数极端党派人士可以轻易煽动的。
关于嘎腰子,从来没听说过。飞车抢劫倒是偶尔听说,但也只是偶尔。建议是不要露财,不要一个人走去那些光线不好,偏僻的路段。走在路上,斜挎包尽量内侧。千万不要大金链子大金表,LV GUCCI满街跑。当然,即使你这样吧,问题也不大,就是显得有点暴发户,有点憨。
误区三:国际学校学习轻松,彻底放飞自我
国际学校的课程安排一般是早上7点半到校,中午没有午休,下午三点左右放学。幼儿园,小学,中学的放学时间依次相对较晚。如果有下午的课外兴趣班(CCA),那一般会推迟一小时放学。中国学生过来,一般英语都比较欠缺,所以学生自己要努力学习英语,尽快适应英语教学。家长也要做好督促。
误区四:英语不够熟练,读语言班就好
理想很丰满,现实很骨感。读语言班,肯定是有帮助的,但是读语言班的都是英语欠缺的学生,很多学校大部分读语言班的还都是中国学生。结果孩子们在语言班混熟了,一有时间就扎堆练中文,结果就是英语久久没学好,中文倒是一点没落下。
误区五:家长英语不好,不参加PTM(家长老师会议)
每个学期中和学期末,都会有PTM。一般是老师和家长一对一的交流,当然家长双方都去,也没有问题。有些学校,针对中国家长,更是配了中文翻译。小孩都去接受国际化教育,开拓国际化视野了,家长也不能退缩啊。不去参加PTM,怎么知道孩子学得怎么样,怎么做好监督呢。当然,如果有朋友说,随缘,那是另当别论啊。
误区六:过来陪读打工
根据马来西亚法律,陪读签证以及第二家园签证是不可以在马来西亚工作的(新的二家政策有所调整)。即使你愿意打黑工,有人愿意非法雇佣你,但这边大部分工作的薪水真的不高啊。不像欧美国家,随便干点啥都是两三千美金一个月。这里有的是东南亚的外劳,工资低,更有优势。薪水高一点工作呢,对于语言,专业能力又有很高的要求。如果实在想搞点挣钱的营生,那么帮学校搞搞招生,做做留学中介,有偿咨询,网红博主,代购燕窝等还是可以的。
误区七:可以参加华侨生联考
根据教育部下发的《202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学生简章》,关于华侨生身份的认证如下。从政策解读来看,对于华侨生的认证,要求有长居身份,马来西亚第二家园明确说是长居。如果只是留学和陪读,可能认证起来有较大的不确定性。而且,以后政策会不会有大的变动,这个也没人说得准。
以上内容仅供参考!